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刘经纬 报道
11月1日,由国际非政府组织钢铁业观察、亚洲气候行动者组织和国内媒体能联社联合举办的钢铁行业碳减排国际交流会议以网络会议的形式举行。
会上,钢铁业观察总监卡罗琳·阿什利、落基山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刘希元、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寇静娜分别就国际、国内钢铁行业的低碳化路径、挑战和机遇做了主题发言。亚洲气候行动者组织主任王晓军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均认为,全球钢铁行业应加快减碳发展步伐,通过多种手段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迫在眉睫
卡罗琳·阿什利指出,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平均每年贡献7%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所有工业部门中碳排放增速最快的。当前,采用高炉转炉(BF-BOF)工艺炼钢,每生产1吨钢铁需要消耗770千克冶金煤,是巨大的碳排放源,而全球目前有1000多座高炉正在运行。
“是时候淘汰煤炭了。” 卡罗琳·阿什利说,根据研究,2023年-2050年间全球剩余碳预算为380Gt二氧化碳,而传统的煤基高炉钢铁生产将会排放约87Gt二氧化碳,占全部预算的23%。她认为,如果要实现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钢铁行业就要减少冶金煤的使用量。
卡罗琳·阿什利呼吁,新兴经济体应不再允许新建煤基高炉或翻新改造的煤基高炉项目上马。另外,钢铁行业需要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加大“绿氢”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
钢铁行业需要打出脱碳“组合拳”
刘希元认为,全球钢铁行业要实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需要几个重要抓手。第一,使用天然气、绿氢、生物质能来还原铁矿石的冶金过程。“燃料的低碳化对于整个钢铁行业的减排贡献可以达到44%左右。”她表示,这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第二,采用碳捕集与封存的手段,这个手段的减排贡献可以达到21%左右。第三,提高废钢在粗钢生产中可用性和利用率,这个手段的减排贡献可以达到19%左右。
刘希元表示,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还离不开政策的惩罚与激励。她介绍了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和美国的《通货膨胀减缓法案》(IRA)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在政策激励下,通过氢气直接还原的深度脱碳技术也具有了价格竞争力。”她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激励钢铁企业更多投资减排技术,从而实现低碳发展。
针对中国钢铁行业减碳发展,刘希元给出四点建议。一是使用“绿氢”还原铁矿石;二是使用清洁能源炼钢;三是尽最大可能利用废钢;四是考虑未来长期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做出合理的设备改造投资决策。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协同降碳
寇静娜表示,随着2030年逐步接近,钢铁行业减碳压力逐渐增大,国际合作会越来越多。“实际上,国内一些大型钢铁企业的国际合作已经做得很好,比如中国宝武的湛江钢铁、太钢,以及河钢等企业,已经和德国、意大利的一些企业在合作,用实际行动推动减碳。”同时,她认为,民营企业基于地域限制等原因,目前在国际合作方面尚待加强,应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加入国际领域的合作。
刘希元同样认为203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2030年之前,大家在各个方面,无论是方法论,还是经验交流方面,都会有非常多的合作。”她还表示,在进行国际合作时,对于国外的方法论和学术理论要多同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再进行本土化融入,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方法。
卡罗琳·阿什利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国际研讨会,通过加强交流,帮助减碳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共同进步。“希望在绿色领域能够看到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她说,“也希望中国未来在海外可以更多投资先进技术,让中国和欧洲的企业都能够成为领先者。”
王晓军表示,中国已经有很多产品走出了国门,钢材也不例外,钢铁行业国际性的讨论已经开始,以后只会更多。“关于可再生能源、绿色原料的使用等方面的讨论会越来越多,这会成为鼓励或推动钢铁行业加快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脚步的动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金年会体育app下载